首页 资讯 正文

沙塘川河畔生态文旅产业兴

体育正文 115 0

沙塘川河畔生态文旅产业兴

沙塘川河畔生态文旅产业兴

青海日报融媒体(méitǐ)记者 王臻 5月(yuè)8日,位于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(kǒuzhèn)朱家庄村的喜庆茶园内,老板杨兴开正在核对周末的订桌情况,从订餐记录本上排满的时间不难看出茶园的火爆程度(chéngdù)。 “自从(zìcóng)天气(tiānqì)回暖,每逢节假日桌子都是提前一周订满。”杨兴开笑着告诉记者,借着村里发展旅游的东风,他在家门口开的茶园生意一直(yìzhí)不错,1月至5月营业额达30多万元,面对即将到来的夏季旅游高峰已做好了全面(quánmiàn)的准备。 以生态文旅为发展(fāzhǎn)引擎,探索出一条“农文旅融合、多业态联动”的乡村振兴路径,近年来,朱家庄村立足资源优势,积极推动农业向休闲观光转型,打造(dǎzào)“一村一品(yīpǐn)”特色产业,通过(tōngguò)引入旅游开发公司、成立合作社,发展蔬菜种植、苗木(miáomù)培育及乡村旅游接待点,村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增长。 “2023年,我们抓住‘微度假’这个风口,与青海归朴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‘归朴露营基地’,融合农耕(nónggēng)体验、露营休闲与河湟文化元素,策划音乐节、丰收节等活动(huódòng),成为市民周末(zhōumò)短途游的热门选择。”村党支部书记曹亮介绍,今年,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,启动“特色草莓小镇(xiǎozhèn)”项目,推动文旅(wénlǚ)产业向高端化、集群化迈进(màijìn)。 做好“面子”的同时,“里子”也不能落下(làxià)。城东区政府(zhèngfǔ)通过“万名干部(gànbù)下乡”活动,为朱家庄村量身定制扶持政策,驻村干部深入解读土地承包延期、产业融合等政策,并(bìng)协调完善基础设施。目前(mùqián),村庄村容整洁、产业兴旺,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5%,游客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。 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(chǎnyè)升级,这座坐落于沙塘川河畔的(de)传统农业村,通过产业升级与业态创新,逐步转型为集观光(guānguāng)、休闲(xiūxián)、研学于一体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,成为西宁市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。目前,村内拥有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4家,年均吸引游客超(chāo)万人次,并于2023年获评“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”。通过土地集约化(jíyuēhuà)经营、物流仓储等多元化布局,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。 “成绩来之不易,还要(háiyào)继续(jìxù)努力。我们将以党建品牌为引领,围绕‘红色教育+农耕体验’,打造集观光、科普(kēpǔ)、实践于一体(yītǐ)的生态研学基地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,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,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。”曹亮谈到今年的规划时说。 稿件来源:青海(qīnghǎi)观察客户端 声明:以上内容除(chú)注明来源稿件外(wài)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,违者必究!
沙塘川河畔生态文旅产业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